專刊內文

當前位置:首頁>專刊分享>內文

瀏覽次數 : 7175



 

從Tablet到Silverlight

訊光科技 / Andy Kao

前言

自從Apple iPad大賣之後,E-Reader產品市場就岌岌可危,彷彿要進入一個新的戰國時代,讓原本示弱的Tablet(平板電腦)市場又死灰復燃,隨著RIA(Rich Interactive Application)技術的成熟,各大廠都紛紛投入RIA技術的發展與更新,Silverlight就是在這種市場氛圍中誕生,微軟也同樣看準了Tablet與下一代網頁技術的蓬勃發展,短短3年推出了4個Silverlight版本,2011馬上又要推出Silverlight 5來快速占領RIA市占版圖。因此,從市場的熱絡程度,可以想像多點觸控與富有親和操作介面對User來說已經漸漸成為必要的條件,想必人手一台Tablet的光景已經是指日可待了。


Tablet的演變史


Tablet即是所謂平板電腦,起於2001年,從Notebook筆記型轉型而來,主要是為了讓螢幕具有觸控功能,強調輕薄短小容易攜帶,當時許多大廠都加入了戰局,但礙於電池的續航力與處理速度不及Notebook,更重要的是當時RIA技術不夠成熟,沒有更多的觸控應用軟體支援之下,無法在市場形成具體的影響。

2005年起,開始流行E-Reader(電子書或電子閱讀器),剛開始只是單純取代紙本書籍,低功率加上灰階螢幕其實很陽春,本不應該被看好,但隨著2008年亞馬遜推出Kindle的E-Reader後,卻意外造成市場的旋風,各大出版商與大廠也紛紛投入戰局,甚至是連電信業者也要分一杯羹。但E-Reader僅是具有出版書籍與媒體閱讀功能是不夠的,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,夾著 iPhone的大賣,讓Apple看到這塊市場的大量商機,終於在2010年Apple推出 iPad後,讓Tablet重新在市場產生巨大的影響。

無論是手機或E-Reader還是Notebook或Tablet都是屬於個人設備,市場上一直有人想把它整合成一個產品,但大都無法成功,因為手機就是要短小輕薄,了不起上網收文字的eMail等,螢幕不可能很大;而NoteBook就是強調應用功能與效能,兩種截然不同的用途與大小是很難融合的。因此,E-Reader的定位最為模糊,因為螢幕稍大一點的智慧型手機就可以取代E-Reader;便宜且蓄電量大一點的Tablet就可以比下E-Reader;這也難怪續航力夠的Apple iPad會定出萬元有找價位來搶足市場風采了,讓Tablet可以重回市場主流。


Tablet的類型與用途

Tablet從外觀上來分類,有分純平板式,折疊式,分離式等三種,純平板式則一體成型螢幕是固定的,最典型的就是iPad;折疊式就是一般的NoteBook造型,但可以將螢幕轉180度到外面變成Tablet的方式,國內Acer與Asus都有產品;分離式的就是可以將螢幕完全分離成一個平板來操作,最近Asus有一個很紅的廣告就是典型的分離式Tablet。

在尺寸方面,大都是以10吋與12吋為核心,畢竟7吋的螢幕確實過小,對於上網或是應用系統來說真的太小了,10吋以iPad為代表作(其實是9.7吋),12吋大都是Notebook大廠所提供。在作業系統方面則因設備的效能有不同的OS,小型一點有Linux的Android,Mobile Windows等,iPad則用專屬的iOS,大一點的則有Linux或Windows-X的系統等。

在觸控螢幕方面就有分電阻式與電容式兩種,因為電阻式是採按壓原理,使用觸控筆或是指甲操作會比用手指順手,電阻式也無法處理太過複雜的動作,如動作過快或同時壓下就會發現不流暢或延遲的現象,但成本低廉;電容式是使用人體靜電的原理來設計,因此使用筆、指甲等不帶電的物品是不能反映的,如果要辨識電容式或電阻式觸控很簡單,用指甲點點看,不會反映是電容式,會反映就是電阻式。

從外觀上的用途,會因人而異,最好用的當然是分離式的,不過價位稍高;如以作業系統的角度思考,使用Windows-X作業系統的缺點就是耗電與開機速度過慢,優點就是軟體支援豐富,多數的商務人士必須多一點的商務處理,當然必須使用這樣的Tablet設備;Linux的OS則是次之,比Windows-X效率好一些(省電),軟體支援也可以使用很多Open Source的應用軟體;最後就是Android或Mobile Windows這類接近智慧型手機的Tablet,多數這種設備都是體積重量較小,更省電,更佳的續航力,適合一般個人或結合娛樂用途。


Tablet的未來發展


iPad的上市,確實給Tablet的市場丟下一顆震撼彈,多點觸控的軟體介面已經成為市場主流,在硬體設施上,必須能更加省電及電池續航力更久,當然開機速度也很重要,一般來說Windows-X的開機速度總是為人詬病,總不能老是以睡眠的方式開關機;另外就是觸控面板的感應能力,市場還是會以電容式手指直接操作為主流。

因為Tablet發燒發熱,2011年將會是Tablet PC快速起飛的一年。據DRAMeXchange市場調查,全球的Tablet在2011年將會有5130萬台的市場規模,年增率高達237.5%,其中光是iPad就可能高達70%~80%的市占率,所以Tablet將會是一個百家爭鳴的紅海市場。


Tablet的應用關鍵(RIA)


前面我們說過,因為各廠家的OS不同,所以在軟體環境上會有很大的差異,如果只是要上網或執行Web Base的軟體,在Android可以使用Opera mobile為瀏覽器,iPad可以使用其內建的瀏覽器或Safari瀏覽器,在Linux則可以使用"Google Chrome"或"Firefox"瀏覽器,在Mobile Windows則可以使用IE或Opera Mobile或Skyfire也可以,在Windows-X的選擇性最多,除了IE之外,各知名Bowser幾乎都可以使用。

如果是要執行RIA的軟體,就必須借重RIA平台來開發實現,讓應用軟體可以更加親和與具有效能,我們先針對市面上的RIA平台做個簡單的分類:

      1. 以瀏覽器為基礎(Browser Based):例如流行多年的Ajax就是Browser Based的RIA,當然Ajax畢竟是純以JavaScript透過非同步的機制對Web Server來進行交換資料,執行效能與功能有限,只能說是一種簡單的RIA技術,但因為是Web Base,所以不會受Tablet的作業系統所影響,可以做到真正跨平台。

      2. 以執行環境為基礎(Player Based):Adobe的Flex(Flash)或是Silverlight 就是以執行環境為基礎的RIA技術,前者是依靠Flash Player,後者當然是必須安裝Silverlight的Runtime環境;因為其為執行環境,所以必須在不同的作業系統中下載不同的Runtime環境來達到跨平台的目的。

      3. 以桌面為基礎(Desktop Based):如微軟的WPF或Adobe的AIR(Adobe  Integrated Runtime)就是以桌面(作業)系統為基礎的RIA技術,前者是依賴在.Net Framework中,後者同樣有一個類似的AIR平台,這種RIA較難跨平台,畢竟他們是依賴在桌面系統之下。

從以上來看,目前的主流開發應該漸漸偏向Flex或Silverlight的方式,畢竟這種方式總比WPF或AIR更容易跨平台,開發成本相對也比Browser Based的Ajax低很多;除了前文說過Ajax的效能不佳與展出效果有限之外,對開發者更重要的就是不容易Debug(Ajax很難Debug),因此普遍來說,RIA幾乎成了Flex與Silverlight的天下。


Silverlight VS Flex


既然微軟Silverlight與Adobe Flex將在RIA的戰場上正面對侍,我們就來看看這兩大陣營的方案:

      1. 微軟:從WPF獨立出Silverlight的方案,作為RIA的主力,頁面描述語言為   XAML,開發語言則通用的C#或VB,視覺開發工具為Expression Studio,互動式開發工具則為Expression Blend,整合開發工具為Visual Studio。

      2. Adobe:以Flex為技術平台,透過Flash Player來執行,頁面描述語言為XML,開發語言為ActionScript,視覺開發工具為Creative Suite,互動式及整合的開發工具則使用Flex Builder。

這兩種到底是哪一種好呢? 其實真的很難比較,當初Silverlight剛推出來時,市場要給他一個"C#的Flash殺手"外號,其實是很誇張了,即使Silverlight的技術架構較新較優於Flex好了,我也不認為一年兩年就可以取代Flex或Flash平台,畢竟Flex早先5年占據了固有市場,已經深得擁護者的信賴,是很難改變的。

我們可從開發環境上來了解一下差異,事實上Flex與Silverlight的架構大同小異,只是應用的語言不同罷了,Flex的開發工具分工較細膩,如上,一般會用到Creative Suite與Flex Builder,當然在Silverlight也是需要Expression與Visual Studio,但其實一般情況下可以只用Visual Studio即可完整開發Silverlight的方案,在通用與易用度上,微軟總是技高一籌。另一個重點就是通訊能力,Silverlight使用了.net重要的WCF技術來透通Server的服務,微軟更提供了WCF RIA Service可以直接對Server來溝通,更容易存取資料庫的數據,相對的Flex要與Server端存取資料庫或溝通的話,來得麻煩多了。


結論

微軟推出Silverlight至今也才三年多,平心而論,這個進步是快得驚人,在元件與資料庫聯繫的功能,更是越來越方便,微軟已經宣布4月份要發佈Silverlight 5 Beta版本,預計應該在第3季就會正式發表;當然如果真的要比較與Adobe Flex這兩種技術架構的好壞,需要另外專文去討論,而對於長期致力於微軟.net方案的我們,是不得不的選擇,畢竟在國內的市場中,商業應用使用微軟的方案至少60%以上,雖不能說是隨波逐流,但站在巨人的肩膀策略確實是現實市場中的重要抉擇,隨著訊光EEP在Silverlight上的大力研發與客戶的實際案例,漸漸可以證明Silverlight帶給企業的影響與具體結果,也將帶領一波企業M化(Mobilization)的潮流。